
生命种子
高标准
我叫张亮亮,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人,南阳建筑工程学校学生。
受家庭影响,我平时很关注公益事业。每当学习稍闲的时候,我始终没忘记做一件事,那就是无偿献血,会抽空去献血屋无偿献血。我觉得献血无碍身体健康,却能挽救别人的生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开始我半年献一次血,献过几次后感觉时间间隔太长,就开始捐献血小板,这样每月都可以捐献一次。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公益宣传片,得知全国现有400多万名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而我国的造血干细胞库内一共才有68万份资料时,就萌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念头。
接下来,我就开始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但不知到什么地方捐献。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报纸上得知,南阳市正在招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我便立即到市红十字会报了名,并签下了志愿书,由工作人员采集了血样,相关资料也进入了中华骨髓库。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由于对捐献干细胞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怕捐献后影响儿子的身体,因此对于我的行为,刚开始时他们都表示反对。
我找到相关资料,耐心地给父母讲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身体无害。我对父母说:“就算是捐100万元,也不一定能直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捐点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多大损害,可受助者就有可能活下来。而且我能和他配型成功,也是我们有缘分啊!”最后终于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父母转而支持我的善举。
一天,接到了南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得知苏州一位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抗原与我初配成功。我喜出望外。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给别人第二次生命。参与骨髓自愿者行动的人很多,能够配型成功,为他人燃起生命的希望的人就更少。想到自己身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就要输入一位素不相识的苏州白血病患者体内,并为他带来新生,感觉自己非常幸运。于是我慨然应允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那天,南阳市政府、市红十字会专门为我举行了欢送仪式。南阳市人大袁晴超副主任亲手为我佩戴“爱心使者”绶带。仪式结束后,市民张女士走到我跟前,激动地说:“你的义举令人感动,你是父母的骄傲,让我握握你的手。”
随后,南阳市红十字会的有关领导陪同我启程赴郑,捐献出55毫升造血干细胞。这些“生命种子”又在南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飞往”上海,在机场与苏州市有关人员进行交接,成功救治了苏州那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
没有想到的是,大河网、南阳电视台、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新闻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密集的采访报道,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此事也感动了社会上很多人。受到我捐献善举的感染,怀着同样的爱心,不少市民纷纷致电南阳市红十字会捐献热线咨询捐献事宜。
后来才知道,我很荣幸地成为南阳市第1例、全国第890个、河南省第79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没想到的是,事后很多建筑企业纷纷和我联系,邀请我毕业后到他们单位工作。
据南阳市中心血站统计,近年来我先后无偿献血共2000毫升。4次献血小板,相当于献血800毫升。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现在体重也增加了不少,身体很壮实。事实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并没有什么损害。
南阳市红十字会的一位领导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捐献“生命种子”。对我个人而言,捐献一点儿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一条生命,只是做了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本文已收录《共赢故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