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阳建筑工程学校
公告通知 更多+
校园文化

教学诊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学诊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小萱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学校行业服务能力、同业竞争能力、吸引生源能力水平高低的核心要素。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开展教学诊改工作,是教育部当前推动中职学校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大改革举措。

       教学诊断与整改,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如同一个人进行体检、发现病灶、开展治疗、恢复健康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增强质量意识、开放意识、特色意识,以教学诊改工作为抓手,提高“自我保健”、自我修正、自主成长的能力,通过完善质量评价制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毋庸置疑,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是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是对学校工作流程和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优化,通过质量生成过程分析,查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运用制度、程序、规范和文化等,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推动学校自身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教学诊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常态的、周期性的系统工程。诊断是手段,改进是目的,理顺工作机制是关键。在具体实施教学诊改过程中,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坚持质量主导、问题导向、协同配合。通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改工作制度,认真梳理学校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系统设计管理制度,制订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和行业、企业人员主动参与到学校的质量管理中来,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查找差距和短板,精准诊断、持续整改。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跟进和落实。通过诊改,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让学校在不依靠外部评估的情况下,把教学质量管理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将社会赋予学校的质量保证责任落到实处,使诊改工作与提高学校综合治理能力相结合,变“管理”为“治理”,促进学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从根本上说,这是学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立、自强、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于此,笔者认为,南阳建筑工程学校实施教学诊断与整改,必须结合实际,坚持开拓创新,统筹协调,把七局职教体系的特色与科学化诊改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实战型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 “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企业,立足当下,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环境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

        -----活化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多规格和“同学籍、多文凭、多证书”培养模式。在统一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同门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意愿,既可按中职模式培养,也可按照3+2或2+2高职模式培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智尽其用的目的。同时,也能满足企业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

       -----专业改革创特色,扬优势。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如建筑工程施工)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市政工程、公路与桥梁、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空间。

        -----师资队伍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局属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对现有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进行编写、改写。同时,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局属各单位可以参与学校的教育、培训活动,为学校提供师资、实训设备,接受师生进行见习和实习。既解决了师生实训困难,又帮助了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学校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并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和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局属单位参加“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引导优秀局属单位在学校设立冠名班。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先招聘权的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如为冠名班学生提供下项目实习机会、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冠名班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等。

       (本文已发表《筑·赢》杂志2018年第一期》)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