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阳建筑工程学校
公告通知 更多+
校园文化

学林教苑尽芳菲

----南阳建筑工程学校建设发展巡礼

高标准

       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南水北调工中线工程水源地,素有南都帝乡、五圣故里、卧龙之地、千年玉都、中华药都之美誉。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积淀厚,文化底蕴强。大诗人李白曾发出惊叹:“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南阳市区西部的麒麟岗上,一抹浓重的青翠之中,坐落着一处翰墨飘香、温馨雅致的校园----南阳建筑工程学校。

       进入校园,优雅怡人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绿草茵茵,林木葱茏,樟树茂密,枇杷果香,花儿怒放,紫藤缠绕、长廊幽深……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自然与现实交汇,温馨与和谐互融。整个校园沐浴在璀璨的阳光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催人向上。师生置身在赏心悦目的校园生态环境,呼吸充满文化气息的空气,浸润于绿色的氛围之中。

        五十余载育人路,一曲桃李争艳歌。

        这是一片热土。熟稔学校历史的人知道,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21支队教导队,到兵改工后的职工建筑工程学校、职工中专,再到面向全国招生的技工学校、普通中专,遵循“服务企业,佑启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踩着历史的节拍不断前进, 镌刻下闪光足迹,演绎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赞歌。

        这是一片圣土。依托工程局,立足中原,面向社会,服务企业。是中建管理学院河南分院、重庆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南阳理工学院函授教学中心;国家住建部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河南省建筑业培训机构、河南省安监局特殊工种培训基地、南阳市建筑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以南阳建校和培训中心为一体;以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两翼,长短并举,两翼齐飞;以普通中专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三轴,构筑“一体两翼三轴”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

        这是一片净土。秉承“教必期于用,学必用于地”的育人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和企业需求,坚持“以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向导,以质量促发展”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的教育原则,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思路,精心打造符合行业和企业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

这是一片沃土。作为大型央企主办、政府教育部门管理体制下的学校,没有财政拨款,没有地方政府保障,不花国家一分钱,却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大批实用人才,大部分成长为工程师、项目经理、建筑企业的负责人,成为建筑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被教育专家评价为“培育行业实用人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央企典范”。

        风雨沧桑,薪火传承,桃李竞芳。历经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洗礼,在众多企业主办院校纷纷“中枪倒下”---被“剥离”、撤并、移交、解体的冷峻“挤压”困局中,南阳建校顽强地“杀”出一条血路,凤凰涅槃,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不仅坚守职业教育阵地,牢牢雄居豫西南一方,在促进建筑业进步以及服务企业、佑启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取得了开创性的教研成果,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能型创新人才和行业技术骨干,取得了骄人的教学业绩。已成为河南省仅有的两所建筑类中专学校之一、豫西南最大的建筑业培训教育中心,被教育专家称为“培育行业实用人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央企典范”,众多建筑企业负责人指其为“当之无愧的建筑人才的摇篮”,社会誉之为豫中建七局的“黄埔军校”,当地新闻媒体记者更不吝笔墨描述其为“南阳盆地上崛起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职教苑中一朵盛开的奇葩。”

上篇:跋涉篇

        这是一串不同寻常的标签:

        1966年8月,与建工部二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同步,训练队在重庆市北碚区山溪口成立。

        1971年4月,随基建工程兵21支队调迁,支队训练队暂驻河南省南阳县新店公社菱角池。

        1972年2月,训练队更名为基建工程兵21支队教导队。

        1976年3月。教导队先后开办5所“七·二一”战士大学。

        1978年夏。教导队迁至南阳市麒麟路27号(现址)

        1983年1月,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21支队改编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9月,支队教导队改编为中建七局职工建筑工程学校。

       1985年4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发文件,批复成立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90年11月,中国建筑总公司批准成立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技工学校。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实行“一校二牌”。

       1999年3月,经中国建筑总公司和河南省教委批准,并报请国家教育部备案,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南阳建筑工程学校。6月9日,更名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10年4月,中建管理学院河南分院在南阳建校挂牌。

       往事如风,岁月无痕。这一组年代符号,是学校发展的特殊标签。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部队教导队开始,栉风沐雨,在无数峥嵘日子里展露峥嵘,在众多蹉跎岁月中告别蹉跎。北碚区、山溪口,红泥湾、菱角池、麒麟路、香樟树,当这些符号被岁月的丝线串连起来时,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在标签背后,记录着不同年代、不同人们的理想、追求、希冀、付出以及拥抱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校园这方苗圃上,播种人生理想,播种青春岁月,播撒希望种子。

      初卸戎装,蓄势起航,谱写教育改革新篇章。适应整编后角色的装换和管理体制的演变,学校调整办学思路,学习先进院校的经验,明确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建章立制,稳固根基。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按照“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质量促发展,培养知识型、创新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原则,朝着教学理念现代化、办学条件规范化、教学环节标准化、学校管理制度化、学生素质实用化的“五化”目标坚实迈进,打造符合行业和企业需要的、特色明显的中等职业教育。从此,学校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85年9月,通过全国成人中招考试,河南省招生办录取,学校开办的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后改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专班正式开班。学生来自工程局系统和地方建筑企业或政府建设管理部门,也标志着学校创办正规职业教育的开始。1988年6月,李华、王建华、孙文科、李文兴、张慧娟等97名首届职工中专学生毕业。

        为补充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不足,1990年11月,经中建总公司批准,工程局成立中建七局技工学校,通过全国技工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面向社会招生。1991年9月,来自河南、湖北、福建和安徽的247名技工学生入校。开设工种为钢筋、管道、装饰。3年后,包括许琛(现中建海峡公司)在内首届技工学校学生毕业。这批毕业生由工程局全部分配到局属单位。

       升格转型、提速发展。在经历了中职教育大浪淘沙的荡涤后,1998年,经过审时度势,学校领导班子决定转换办学机制,对标设计,整合资源,全力申办普通中专,使招生工作纳入国家统一招生的轨道。经过艰辛的努力,河南省教委“特批”边申办边招生。1998年8月,通过河南省中招考试录取的首批普通中专学生报到入学。1999年3月,南阳建筑工程学校正式更名挂牌。随后,2000年9月,南阳理工学院函授教学中心、2004年3月重庆大学网院校外学习中心相继成立,“中专—大专—本科”梯次办学模式初现,为学校发展装上了加速发展的“引擎”。

       在此期间,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成了科技大楼、办公大楼、教学大楼、图书馆、职工宿舍楼、学生公寓楼(加层)、塑胶跑道。斥资建设了校内实习车间,更新添置了现代化的测量、实验实习仪器设备。建立了综合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在保持原有“拳头”专业工民建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公路与桥梁、给排水、电气安装、水利工程施工等专业,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学校社会知名度和辐射力稳步提升。

       2000年前后,国家实施大学扩招、高中扩招,中职教育招生普遍滑坡,众多中职院校面临“生源危机”,办学举步维艰。面对激烈的生源大战,学校广建招生宣传网络,教职员工众志成城,下功夫、出实招、广宣传、动真情,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走村入户,深入乡镇初中、村组,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宣传,用学校的办学实力、专业特色、就业保障打动家长和学生,吸引报考。从2004开始,招生人数不断攀升、持续走高。2006年全日制在校生首次突破1000人,实现了几代建校人“千人办学规模”的夙愿。学校向心力、凝聚力空前增强,职工队伍精神振奋,各项建设突飞猛进。

        2012年,学校办学实现历史性跨越。全日制普通中专在校生规模突破1500人,南阳理工学院成人大专和重庆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在读学生1000多人,各类建筑业岗位培训达到6000多人,形成了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齐头并进,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两翼齐飞、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学校建设与发展跨入了建校以来最为稳定、最为辉煌的时期。

中篇:播种篇

       英国作家萨可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学校把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每年新生报到,开展入学系列教育,邀请军民共建单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1669部队的官兵为新生进行军训,学军事,学军姿,学军人高尚的品德,学习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学习军人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传承部队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服从指挥的精神。

       围绕教学,服务中心。学校党组织结合实际,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化解教学矛盾点、激发发展共鸣点。加强党员、干部、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把共同理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党建工作培育形成的元素,有机融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课、团课、党章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的学习内容中,与开展创先争优,创建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党组织活动结合起来。寓于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建设活动之中,极大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每年都有一批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优秀学生干部脱颖而出,光荣加入党组织。《中国建筑报》曾以“今天我入党”为题发表专稿介绍学校党组织培养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的经验。

        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抓好养成教育。实施“重过程,抓细节,强效果”的《学生操行评定管理制度》。以校园封闭式管理为基础,教师干部分组参与教学楼、宿舍楼值班检查。从学生一日生活的细微环节入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等实施“三位一体”的逐项考核打分,引导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会协作、会健体、会生存、会发展。

       打造洁净优美育人环境,促进“环境育人”。以建设“绿色学校”、“花园式校园”为理念,以整治校园基础设施、校园卫生、校园环境和学生文明养成教育为重点,组织广大党团员开展义务劳动,参与校园绿化建设,扎实做好以“绿“为先导的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校园引绿、林间添绿、生活区插绿、广泛植绿,因势造景。形成点、线、面结合,树、花、草并茂的校园绿化体系,构筑赏心悦目的静态校园文化氛围,创建花园式校园,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一幅别样的景致和净化心灵的场所。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有限空间,无限精彩”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增强学校办学的特色意识、素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条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会、团委、学生会分级负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等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校园文化育人网络

        丰富校园活动内核。适应青年身心发展规律,张扬学生个性特长。发挥学生自发组织的“翱翔”文学社、舞林绝美团、纹枰棋社、体协、贴吧社等文化社团的作用。组织青年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开展辩论会、演讲赛、校园之星选拔赛、文艺晚会、运动会、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技能大赛;举办法制讲座,请服刑人员进入校园进行现身说法;开展文明个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为灾区和特困学生募捐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关爱他人教育、节约教育、安全教育;广辟学生民主诉求渠道,定期举行学生干部公开竞选,举办“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发挥学生伙委会自主监督食堂、小卖部的积极作用;利用学校网站、“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建校人》报的宣传平台,放手让学生自办节目,自己组稿,自己编播,自我教育,在活动中学知识、长本领、练技能、图发展。学生们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体验了乐趣、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拓宽就业渠道,搭建输出平台。所有毕业生毕业时须取得“双证”(毕业证书+岗位证书)。学校的毕业生适应面广、实用性强、思想稳定、吃苦耐劳,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都吸引了局属和地方建筑企业到校选聘毕业生, 95%以上毕业生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连续数年居高不下,受到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肯定。目前,在中建七局的所有项目工地,都活跃着在学校毕业生光博灵动的身影。

下篇:收获篇

        2010年12月,荣获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说课大赛第一名的青年教师陈平代表河南省晋京参加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并荣膺二等奖,开创了南阳建校教师在全国大赛上获奖的历史。

       特色办学的前提是拥有优秀的专业教师。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分批安排教师假期下工地参与施工实践,促使他们是“教师”,也是“工程师”,既讲专业理论,也能动手操作。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具有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的4名,造价师1名,监理工程师2名。

强化内部管理,煅炼师风;明确教学工作要素,提升师能;追求人性化的管理,凝聚师心,最大限度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人尽其才,恪尽职守,教书育人。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屡次获奖,彰显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0多名教师先后在省市教育部门组织优质课大赛中获奖。副校长詹立还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为学生铺设“成才路”。学校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性教学,锻造“实战型”人才。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采取分类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一线实践教学法,改变把学生当做单纯的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授课内容强调保证师生足够的互动量,让学生自发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学有特长、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春雨润物,明德育才。近年来,在河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上,南阳建校学生取得了3个第一名,6个第二名,8个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河南省教育厅表彰为省级三好学生3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人,省级优秀毕业生117人。091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20多名在读的中专学生通过刻苦学习,通过了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开了在校学生成功取得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先河,也引领和鼓舞了更多的在校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

       2011年10月,在中建七局首届职工运动会上。学校代表队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共摘取单人项目金牌两枚,银牌9枚,铜牌11枚;集体项目获银牌、铜牌各两枚,荣获团体二等奖,充分展示了建校人永不言弃的风采和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

       教苑芳菲,竞秀成华。科学的办学理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形成了标志学校走向成熟的六大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特色、管理制度特色、课程特色、教育培养模式特色、校园文化特色、校容校貌特色)建校40多年,培养各类毕业生5万多人。从这里走出了张林柱、易继平、赵玉春、邢栓、杨杰、李祥芝、李华、王建华、于书礼、李文兴、史少博、孙文科、刘锁林、张慧娟、鲁兵、李印水、董力产、孙忠国、曹维存、李俊杰、史传川、孟维基等优秀毕业生。

       李文兴,首届职工中专班学生。生前是三公司援建映秀项目部总工程师。2010年8月14日凌晨,映秀项目部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他为了保护重要工程资料,与电脑一同消失在滔滔岷江。他的英勇壮举,永远定格在映秀2010年8月14日那个时刻。他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的“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临危不惧、顽强拼搏”的宝贵精神和感人事迹,在全局和总公司系统以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华建筑报、中国建设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刊发通讯进行深入报道。中央组织部追授李文兴为“防汛抗洪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3月,南阳市政府、市红十字会举行隆重仪式,欢送南阳建筑工程学校063班学生张亮亮赴郑州为苏州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张亮亮成为全国第890个、河南省第79个、南阳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大河网、南阳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连续跟踪报道,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称赞。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为了完成这项精神成长的使命,学校的一代又一代老师们,在书写自己人生的同时也在创造学校的历史——昨天,他们殷切播种;今天,他们辛勤耕耘;明天,他们必将以喜悦的心情拥抱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为理想,学校的昨天是坚实的;因为传继,学校的今天是务实的;因为努力,学校的明天是美好的。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在50年漫长岁月中,孜孜不倦的播种。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