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阳建筑工程学校
公告通知 更多+
校园文化

南阳建筑工程学校校风、教风、学风

南阳建筑工程学校校风、教风、学风
(2014年9月版)
        【校风】爱国爱校爱学  明德启智笃行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具有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
        [爱国爱校爱学]是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是对以前校训的传承。“爱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神内核,同时也是公民最起码而又至高无上的道德情操;“爱校”是师生对所属组织和集体在感情上自发的、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爱学”是学校作为知识和文明传播机构的客观要求,也是各个集体争创学习型组织、全体师生争做学习型个人的必然选择。
        [明德启智笃行]首先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定位,通过教学相长,进而也应成为全校师生在“品”、“知”、“行”三方面的不懈追求。“明德”就是要着力弘扬光明、美好的道德;“启智”就是要启迪智慧,教师之于学生,“授人以渔”远比“授人以鱼”更为重要;“笃行”就是要专心致志、切实实行,于员工,要强化执行力,于学生,要努力践履所学所得,总之要力戒“知易行难”。
        【教风】尚德博学  爱生善教  求实创新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也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尚德博学]从“德”和“能”两方面阐述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另一种诠释。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尚德”——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端正的品行和高尚的人格,“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习近平语),同时还要“博学”——也要有精深的理论素养、渊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
        [爱生善教]是教师对待学生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态度。“爱生”是师德的灵魂,“爱满天下,乐育英才”(陶行知语)是教育的真谛,教师“爱生”就是要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善教”是指教师对待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本职工作,不仅要敬业乐业,更要不断追求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的最优化,要尊重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特点,充分运用言教、身教、学教等手段,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求实创新]是教师在追求不断提高和超越自身业务水平的过程中,所应秉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求实”是为人处事之本,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师,必须脚踏实地,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师,要求教师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的基础上,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技巧等方面勇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从而不断超越自我。
        【学风】修德明礼  勤学慎思  崇知尚行
        『学风』: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的集体表现。良好的学风是一种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熏陶引领着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求真知、做真人、立德成才。
        [修德明礼]是从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文明礼仪等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贯彻“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修德”即修养德行、涵养品性,“明礼”即讲文明,懂礼貌、礼仪、礼节。“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习近平语),“修德明礼”就是要求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为标尺,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的道德品行、言谈举止,真正做到知荣辱、辨是非、讲文明、懂礼貌、守道德、有修养。
        [勤学慎思]是讲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勤学”就是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语);“慎思”就是要谨慎思考、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和“思”对于学生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前者强调“勤”,后者强调“慎”,二者兼顾,方能学有所成。
        [崇知尚行]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崇知”就是对知识要心怀崇敬和敬畏,“尚行”就是要尊崇实践,提倡实际行动。“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一贯倡导的教育思想。作为学生,无论是在道德修养方面,还是在为学求知方面,都应该做到“知行合一”,既要掌握理论,又要勇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