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阳建筑工程学校
公告通知 更多+
校园文化

七八十年代看电影

 七八十年代看电影

                           小 倜

        七八十年代,看电影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也是难得的娱乐方式。
        小时候大部分电影是学校组织看的,我们一般是排着队步行去。那时电影票价是:小学生5分,大人1毛5到3毛不等。 
        那时放映的是什么片子呢?其实放的就是那几部样板戏,还有有限的几部反映革命战争、革命斗争的片子如《地道战》、《地雷战》,而且都是反复放。那时,至少是住在城市的人们,同一部电影至少看过两遍以上,有的人是四遍、五遍。75年放朝鲜电影《火车司机的儿子》,我一口气看了11遍,这样的记录现在恐怕很难有人打破了。厌烦也罢,津津有味也罢,总之是有机会就要去看,主要是那个时代的娱乐太匮乏了。正因为如此,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二句影片中的著名台词,不信,我们就去问问那些40岁以上的人们。 
        那个年代,朝鲜电影很多而且大受欢迎,比如《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一个护士的故事》、《火车司机的儿子》、《轧钢工人》、《三妯娌》、《永生的战士》、《原形毕露》、《看不见的战线》等等。特别是《卖花姑娘》,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的悲惨命运,让看过的人几乎没有不落泪的。此外,朝鲜电影里的插曲或凄美婉转,或温馨悠扬,都特别好听,有些人就是为了学唱里面的插曲,把电影看了一遍有又一遍。 
        演正片之前一般都有加片儿,加片儿有《新闻简报》、《祖国新貌》、《祖国各地》以及一些科教片。《新闻简报》是毛主席或其他领导人接见外宾,还有经常会有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带着漂亮的媳妇莫尼客公主游历中国大江南北的片子。 
        露天电影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往往是几百人坐在一块用2根杆子拉起的银幕前,一束白光投射银幕上,人们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有时来晚正面没地方了,银幕背面也凑合着看!银幕被风一吹,一鼓一鼓的,如果坐的位置偏,银幕里的影像也随之变形。夏天赶上下雨,举着伞,穿着雨衣看。没带伞就淋着看。冬天穿着棉大衣看,这些也算一道风景吧。 
        还有就是到附近的部队军营看露天电影了。临近的南阳军分区、230部队、880部队每周都会放映电影。每每听说晚上有电影,同学们就跟过节一样兴奋,大家互相转告,想方设法从大门进去。实在进不去,就翻墙。记得有一次从十三中上晚自习后翻墙到230部队看《夏伯阳》后得意洋洋从大门出去被站岗的解放军当场抓住,关了2个小时。 
        80年代初,我十四五岁,正是青春萌动的年龄。看完电影,迎面是温煦的春风,里面有花的香气。深呼吸,那香气沁入心脾。仰望如绸的夜空,想象着,我就是电影里潇洒倜傥的男主角,和一帮伙伴们在一起享受友情...... 
        生活原来是这么美好!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