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阳建筑工程学校
公告通知 更多+
学校活动

作风建设年征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作风建设年征文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李冬爱
        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化作风建设的内涵,对我校干部队伍提出以下四点建议: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同一个“事”字,其含义也有不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之“事”是事业之“事”、职责之“事”、是为我校学生悉心着想和为学校发展奉献之“事”。不出事之“事”,是党的纪律、法纪法规所不容、所禁止之事,是以权谋私之“事”,是损害我校学生和学校切身利益之事。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不出事,是广大学生期盼,也是我校干部队伍成长之必然。
        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就有了基础;有了这种激情,干事创业就有了动力。凡事,想干了,才会有希望;不想,则一事无成。“想”是欲望所致,“想”是职责使然,“想”是事业心、责任感的表现。对于我校干部队伍成员来说,获得职责范围的权力就获得责任、获得干事的义务,不想干事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也不是负责任的干部。我校能持续稳定地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于我校广大干部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无私奉献。想不想干事,可以看出一个干部的思想境界。心态决定状态,有些人对干事总是缺乏热情,根本原因在于不在状态,有的得过且过不想干事,有的心态失衡不愿干事,有的怕承担风险规避干事,有的对事情挑肥捡瘦,因“利”择之。因此,想干事就必须有好的精神状态,有一种对学校工作和在校学生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
        能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干事则是水平问题、能力问题、胆识问题。如何衡量能不能干事,就要做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有些职工干部不缺干事创业激情,但问题是干不了事。干事,是一个过程。干事前,必须设定好目标,做好筹划;干事中,必须明确工作重点,按步骤进行;干事后,要看看干事效果,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有些事办不成或办不好,可能不是能力、水平问题而是胆识问题,当断不断会贻误时机。能力、水平、胆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不断提高的。
        干成事,是一种追求,一种效益。干成事,是想干事与能干事的综合反映,是能力、水平、胆识的综合体现。想干事、能干事必须把干成事作为追求目标。也许有些事,初衷不可说不好,但效果未必理想,动机与效果悖离。如在教育教学中,有的事办了,学生可能还不满意;再如与学校专业相通的建设工程中,工程竣工了,却是“豆腐渣”工程,隐患无穷。所以,不能只停留于想干事,也不能满足于能干事,要着眼于干成事。
        不出事,是一条底线,一种坚守。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无论是何原因出事,都是道德修养缺失,都是对制度底线的触犯。底线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避免和防范、可以坚守的。做到不出事,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必须增强制度纪律意识,自觉在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下行事,把不出事作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保障,在不出事中实实在在的想事、干事、干成事。  

返回目录